筆尖小說網 > 副本世界飛升者 > 第三十七章蜉蝣子,評教化

添加到主屏幕

請點擊,然后點擊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清明,節雨,祭祖。

    四明縣,陳家祖祠。

    清晨起,就有一批人手趕到,打掃除塵。

    自祖祠附近一里地內,就已經是陳家族地,外人謝絕拜訪。

    馬車行駛在平整的磚石路上,保持著勻速。

    林正陽跪坐在車里,身下鋪著三層絨毯,完全感受不到顛簸。

    車廂右側面有折疊抽拉的小巧機關,輕輕取下插銷,抽出木板,輕松幾下就能整出一個小小的案板,下面是由絲網還有金屬支架撐起來的結構。

    左邊則是有一塊中空,掀開蓋板,是四四方方的柜子,柜子里面見到一層用油紙包裝了好幾層的包裹,除此之外,還有一把手弩,一柄匕首。

    仔細看看,柜子靠外的一面更是加裝了一層細細的鐵板。

    如是有意外,靠著這個也能抵擋些普通箭矢。

    林正陽沒有去動武器,只是自油紙包裹里取出一份。

    攤開包裹,是一本線裝的書,入手只覺紙面細膩光滑,更有新鮮的油墨香。

    這是新印刷出的書籍,用的是上等的紙張,做工精細,光是成本也要三百文往上。

    封面上書《蜉蝣咒》,是林正陽創作的經書。

    原本印刷新書,需要提前造好模板,交給印刷匠人,挑選活字制作模板,縱然有活字印刷術,也需要前后好幾天,試印幾次,才能成稿。

    不過,這是侯府中匠人自造所用,倒是不必那么麻煩。

    “人身好比天地間一蜉蝣,朝生暮死,壽短苦多,頌我《蜉蝣咒》十萬遍,受本尊力量護持,可保死后神智不散,有轉世之機,不至于墮入黑暗。”

    人死之后,短時間內,尚未魂魄分離,未曾生成完整的鬼身。

    四日到七日間,靈神離體,脫卻身軀保護時,生成中陰鬼身,此時是最脆弱時,并且直接暴露在天地之間,極其容易受到沖擊。

    靈神鬼神比人身敏感百倍千倍不止,感受到的痛苦也是百倍千倍,易怒,更因為神志不清,稍有刺激就容易心灰意冷墮入黑暗,陷入茫茫虛空,不知去向。

    虛空廣大,并非僅僅只是佛教總結的六道輪回,更有許多下場凄慘之處。

    因此人死八小時內,是個關鍵時候,絕不可以褻瀆尸體,更不能輕易搬動尸身,也不要輕易哭泣吶喊,因為稍有刺激,死者感受到的都是放大千百倍的,很痛苦也很刺耳。

    這個過程,很多死者熬不過去,性情大變,就容易放大負面情緒,淪入黑暗,再有褻瀆死者的事情發生就更不必說了·····發生什么靈異事件都是自找的。

    若生前有凝神功底,能保片刻清明,就能自行擺脫各種外在影響,順應自然輪回牽引,盡可能選擇有利于自己的轉世。

    能去往冥府的畢竟不是全部,很多鬼生前都是在此處都是懵懵懂懂,稀里糊涂地就順應輪回大力,依據生前的善惡偏向,隨便地落入某處。

    其實這個過程,依舊是存在選擇余地的。

    因為大部分時候,根據善惡屬性趨向,足夠轉世成人的,也是有可能誤入牲畜之身,畢竟此時全憑自選,沒有自我選擇那自然是隨機了·······

    有選擇的前提是能夠保持自我清明意識。

    大部分人做不到這一點。

    魂魄未曾離體的時候,受到的痛苦恐懼,是一大阻礙,這一部分一千人里刷下了九百九。

    熬過了這些之后,等到頭七過去面臨輪回牽引時,依舊能夠保持清明,能夠自主選擇轉世大致趨向的,已經是生前凝神功夫相當深厚了,非得有幾十年如一日的功底不可。

    至于能精確選擇轉世地點、人家、時辰的,那其實已經不是凡人了,修行至此,轉世不迷,乃是鬼仙。

    林正陽創造的這個《蜉蝣咒》,總述人身渺小,人力微薄,人壽如同蜉蝣一樣短暫,告誡人們要趁著生前多頌經咒,多做善事,修身養性,尤其是誦讀十萬遍后,死后不迷,自有一尊蜉蝣圣君接引,不墮無邊黑暗,來世可也盡量選擇良善人家。

    全篇分兩部,上部講述積累善功、陰德福報乃至于輪回之秘,下部講述具體修持、行愿乃至于拜祭蜉蝣圣君,接引神力化解災難的法門,末尾還有一張彩繪,繪有神圣之像,供人時刻揣摩觀想行事。

    “凡頌我咒,尊我教誨,多行善事,自有陰德,一成歸我,三成歸自用,六成則用以化解過去世中的欠債,我得信眾反饋的陰德,就在死后庇護其神智不散,這就是契約,也是神人教化之功。”

    教化之功,無非勸人向善。

    每每勸一人向善,其人所造善功,也會有部分回流,依據出力多寡分潤。

    林正陽這種做法,能取的不多。

    只是他又明確提出,會在死后提供庇護,保人神智清明,依舊這份契約,時機到了就能再取一份善功。

    所謂善功,與惡業一般,本質上都是一種彌漫在世間的力量。

    人生在世,無論行善行惡乃至于非善非惡,都有種種力量牽扯,生成這些推動的力量。

    這種力量,累積起來,就是所謂的善功、惡業,將會帶來不同的推動,產生種種結

添加到主屏幕

請點擊,然后點擊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種種結果,就是所謂福報、業報。

    說破了也沒有多少秘密,無非就是一種形而上的趨勢與推動力量罷了。

    對于仙佛神圣而言,這種力量匯聚到足夠程度,也是可以有不少用處的,可以減輕乃至于消弭劫數。

    對于有志于成就仙道的人而言,這種力量就是助推,積累到一定程度后,富裕的更是可以轉化為內修的根基。

    對于想要煉丹合藥的人而言,這種奇妙的力量,用在這里,能讓神丹順利誕生。

    種種妙用,難以盡述。

    “一本經咒,就是一份契約,誦讀經咒,就是行愿,之后多做善事,就等于將這份善功舍了出去,換取契約應許的好處,諸如增添一定的壽算,化解一些災難,等等等等······咒語應許的不同,用處也不同。”

    “多讀經咒,多做善事,是缺一不可的,光念咒,只有愿力,等于只發愿,沒有行愿。沒有足夠的善功積累,也是不夠的。”

    “這就是所謂的教化了,歸根結底,還是要多做善事,念咒尚在其次,我這咒也是如此,教人向善,然后取一份善功。”

    “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,貴在點滴積累,沒有千年以上看不出成效。”

    “一人修持一生,回流而來的善功可能還不足一份,但是千人、萬人、億萬人,累積十年、百年、千年,積累的善功何止兆億?”

    “一旦使用,這份善功,瞬間化作無形之力,足以讓一個凡鬼立地登神,化為神圣,直入六階甚至七階,省去了無數辛苦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所以說,立功、立德、立言,此三者不朽,誠哉此言!”

    “更妙的是,立言,教人向善,無論何時都不會過時,更不會后遺癥。哪怕有人不聽勸告,所造惡業也與本人無關,怪責不到我的身上,只有功勞沒有罪過,真是妙極了!”

    每每想到這關鍵之處,林正陽不禁贊嘆。

    先賢的智慧,果然什么時候都不過時。

    相較之下,西方信仰造神之法,后患多多。

    尤其是賜予神術的牧師,教會神職人員,他們所做的善惡之事,都會匯聚到他們虔誠信仰的神身上。

    越是虔誠的信徒,這種回流就越明顯。

    導致的后果就是,信仰神被信徒坑了。

    比如主位面曾經一度席卷西方世界的唯一神,不可名狀之無面之神,不可直視光輝之神,凡人直面必然理智奔潰之神······祂有許多特征,更有許多不可名狀的特點,神力廣大一度幾乎要一統主位面信仰。

    祂不懂這種教化之功,一味地帶來刀兵,“我到世上來,是叫人動刀兵·····”

    更是命信徒分裂成數個教派,操縱不同的國度各自發動戰爭,在動亂、混亂、困苦的極端情況下催生出最虔誠的信徒,收割最純凈的信仰。

    結果底下一堆瘋狂的信徒大殺特殺,打著神的名義,見到異教徒就殺,“不信基督第一大罪”“不信吾主就是最”,瘋狂屠殺,做了許多可怕的事情,霸道至極,氣勢煊赫至極,當然,神力也一度廣闊至極·······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善功還是惡業全部照單全收。

    最后更是打擊當時的西方世界天命之王所羅門,神權與王權斗爭,祂勝出,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,大幅度衰退,以至于無法阻擋主位面抑制力的崛起,自然規則逐漸驅逐了祂。

    這其中,未嘗沒有善業不抵惡業,逐漸醞釀累積出的劫數。

    “劫數由前世,前前世,乃至于更久之前所造孽報累積而出,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輕易化解,我繼承陳宏本身因果之前,曾為他推算,命中有至少三次避不開的大劫,都是前緣所定,無可挽回。”

    “其一,就應在當下,渡不過,就此失去神智,淪為傀儡,別的也不需要再提。”

    “其二,渡過了這一劫,第二大劫,應在西方,新大陸那邊,日后掃平土著城邦時,當有稱王之難,渡過了,就是天命真王,渡不過,徒為真王開道,為他人嫁衣,這是爭龍之路的成王之難。”

    “其三,掃平新大陸,一統土著人,千秋功業,自有一方神位出,登神之際,又是一次大劫。”

    “陳宏一生,坎坷多難,好事多磨,受盡辛苦,更是有三次生死大劫,無可避免,這就是過去世中累積的孽報所成。”

    “索性他福報也大,這一世出身高,福緣理論上也不錯,可惜遇到了我·····這大概算是無妄之災,避無可避,當然,算在他第一次生死劫難里頭也不算錯。”

    “陳宏其實已經死了一次,只是我來了,陳宏這個人就是我,陳宏又沒死········劫氣就不算過,只是泄去了一部分,這就不能算是危及生死的大難了,我大概率會翻盤的!”

    林正陽默默推算著。

    算入者不自算,只是不懂行的人說的糊涂話。

    如果不能算自個兒,那還學什么術數?

    每一個修習術數的,都是打著把握自家命數的心思入門的。

    但有一點,學習了術數的人,命數更難把握,所以才會顯得算人時容易算自家難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玄門術士,大多不算自家生死,只大略地看下氣色,知曉吉兇,因為有些東西越是知曉得清楚反而越是難避開,該來的總是得來。